外商来上海投资,能始终拥有合适称职的员工吗?来自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信息表明,全球人力资源一线品牌企业,都已聚集在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呈良好上升势头,供需两旺。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的2017年销售额,待最终统计数据完成后,有望突破4000亿元。
上海创新人才发展突破口
今年4月8日,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在朋友圈贴了一篇文章:《放大招!浦东人才发展“35条”出炉!》。当天上午,浦东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发布《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5条”),向全球人才伸出求贤若渴的橄榄枝。
“35条”在居留和出入境、就业创业、引进落户和分类评价等方面,率先试点8项人才制度,通过优化准入标准、审批机制和服务体系,使人才更好享受国民待遇、市民待遇。
这8项制度,有些具有明显的突破性,比如第一条,率先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就是突破性地将永久居留推荐权下放给承担国家、市重大项目的科研团队负责人。
上海还积极探索实行灵活多样的用工制度,给外企和应聘者都增加了选择余地。据上海外服集团发布的《2017灵活用工业务现状与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的用工关系主要可分为三类,即:标准劳动关系(企业直接雇佣员工)、非标准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和非劳动关系(业务外包)。
从地域上看,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57.5%),其中,又以上海最高(35.9%)。
上海外服集团是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为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客户提供人力资源外包的价值咨询和全面执行。该集团官网2018年4月3日披露,德勤、伊莱克斯电器等预订该报告的客户,表达了对上海外服灵活用工业务的高度期待。
人力资源服务深化改革不停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在用工制度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体制上,一直在深化改革开放。
外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原本不能在中国独资。2006年,上海在浦东先行先试,颁发了突破性的政策,投资达到30万美元外方可以控股70%;后来,根据CEPA政策,香港、澳门的资本来上海投资达12.5万美元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可以实现独资。目前,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外资人力资源公司,可以独资了。
上海始终保持政策竞争力,对标和打造先进的营商环境,聚集了国际上的头部企业。据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介绍,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已经完成国际化,光辉国际、史宾莎、亿康先达、罗盛、海德思哲等全球巨头都加入了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上海集中了全球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在政府支持和行业协会的努力下,全行业还形成了完整的诚信体系,建立了仲裁机制、协调机制;参与制定国家、地区相关标准。这些举措,为外商在上海的投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
不断加强人力供求市场化运作
外商在评估投资环境时,本地区的高素质人才的储备量是重要考量,如果招不到合适员工,投资环境就不能打高分、打满分。
朱庆阳表示:“外商投资上海,人力资源方面不成问题。上海人力服务行业的水平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与产业匹配度高,接轨全球。”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称得上是上海率先完成国际化发展的行业之一。
上海应对国际化人力资源需求,已经完全采取市场化手段。仍以上海外服集团为例,它最近完成了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简称FCA集团)亚太中国区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FCA集团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公司,在华拥有克莱斯勒亚太投资、玛莎拉蒂、克莱斯勒汽车金融、马瑞利、柯马、CNHi等6家法人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具有极高的专业要求。上海外服集团表示,通过这种项目,赢得更多国际知名客户的认可。
再比如,针对中高端人士的猎头服务,在北上广深的比较中,上海处于领先位置。国内猎头服务平台猎上网发布的《2017-2018年度猎头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7年有大量的猎头获得百万以上的佣金报酬,其中,上海猎头占比26%,超过1/4;上海、南京分别有一位猎头获得277万以上的成单佣金。猎头服务商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提高了自己的销售额。
上海提前实现规划的目标
2003年,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销售额是40亿元。根据当时制定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时,销售额将达到2400亿元。这个目标在2016年之前就实现了,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全国市场的1/3。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预计,待2017年的最终统计完成后,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销售额有望突破4000亿元。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行业人士振奋。对于未来前景,业内满怀信心。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向本刊介绍,上海的城市定位,已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五个中心”的新定位,将带来了人力资源需求的进一步旺盛。(投资促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