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上海城市品牌建设、贸易功能、开放创新、消费升级等方面带来显著溢出带动效应,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发现,进博会举办到第四届,有五方面效应值得高度认识。
提升城市品牌效应显现
通过展会与城市功能相结合,注重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既是经验,也是规律。如新加坡、汉诺威工博会、瑞士达沃斯小镇。
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跻身全球前十大商业展会,也是上海向全世界进行城市营销的盛会,对于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树立上海城市品牌至关重要。
自2019年以来,每年进博会期间的城市推介大会成为中国向世界开放投资兴业之门的“窗口”和“入口”。2020年城市推介大会启动上线的上海“一网通办”国际版,整合61类涉外服务事项、150多项办事内容,涵盖政务服务、信息发布、营商环境、城市形象等四大板块,为27万境外人士、9万多家外资企业注册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政务服务和政策信息。2021年9月以来,首届南汇、金山城市开发推介大会召开,标志着进博会城市推介城区联动的新机制。
投资促进效应逐步增强
将参展企业从参展商转变为贸易商,从贸易商转变为投资商,实现本土生产、本土销售,是进博会实现贸易投资互联互通的重要功能。
一是加大一流贸易企业吸引力度,支持高端消费品品牌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和全球分拨中心,构建面向中国市场的营销平台。
二是加大跨国公司总部吸引力度。推动跨国公司贸易型总部集聚,并鼓励其在沪设立资金管理、研发、结算平台,打造亚太区供应链管理中心、资金结算和研发中心。
三是加大细分行业优秀企业引资力度。针对“隐形冠军”企业和成长爆发性强、技术和模式先进的独角兽企业,积极开展精准招商,鼓励其在上海发展壮大。
四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引资力度。聚焦高新技术参展企业,主动加强投资合作,通过并购等方式引进海外创新资源,提升国际化创新能力。
贸易功能升级显著
每年短短6天的展会只是进博会一个集中展示的载体。前三届进博会,上海共诞生了56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制度体系,助力全球商品、服务、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2019年进博会期间,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投入运营,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2020年进博会举行了“虹桥国际贸易数字化产业园”签约和揭牌仪式,虹桥国际贸易数字化产业园运营战略合作、国际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上海)、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供应链管理平台等多个园区入驻项目落实签约,上海市“6天+365天”平台集中展示交易馆正式揭幕。
制度开放创新突破
通过进博会推进制度开放,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是上海进博会“开放倒逼改革”,提升城市营商环境的又一有效途径。
首届进博会上,海关与其他监管部门创新制度与流程,让新鲜牛奶仅用72小时就从新西兰农场摆上中国消费者餐桌,并逐步从创新政策试点转为常态化运行,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2019年10月,推出“进口产品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将延长ATA单证有效期、允许展品在展后结转特殊监管区域等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其他展会。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参展期,进口特殊食品临时许可证书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延长使用的时间从3个月调整为6个月。
全球消费城市建设提速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最基础、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四届进博会不只是高端装备、大型装置、服务贸易展示、交易的舞台,更展销着许许多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优质商品惠及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每届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都是重点展区之一,参展服务门类更细,服务范畴更加广泛,尤其是智慧化的数字服务贸易模式层出不穷。(汤蕴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鹏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