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打造体育赛事新标杆!3月29日至30日,2025“BEESOUL杯”匹克球巡回赛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匹克球挑战赛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赛事作为中国网球协会2025年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系列赛事的上海首站,吸引了众多国内匹克球高手踊跃参赛,有力推动了匹克球运动在高校和社会的传播。
比赛场上,选手们你来我往,比赛精彩纷呈,经过两天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厦门炬桥的蔡嘉辉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来自Udo俱乐部的黄获荣获得女子单打冠军,蔡嘉辉与方原摘得男子双打桂冠,上海大学李婷与浙大城市学院崔梦瑶联手摘走女子双打的冠军奖杯,安士诚与孟露茜子稳稳走向了混合双打的最高领奖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党支部书记、匹克球俱乐部指导教师李永华作为国内早批匹克球运动的推动者之一,也是本次赛事的组织者。他在采访中表示,“今年,学校成功申请承办中国网球协会四类赛事中的六站比赛,极大地促进了匹克球项目在学校及上海地区的推广与发展。
本次挑战赛作为首站赛事,打响了匹克球系列赛事在校园的第一枪,后续还将陆续推出CPC上海最高积分、高校最高积分以及青少年最高积分等系列赛事。”据悉,作为国内财经类知名高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创下高校单年度承办匹克球专业赛事数量的全国纪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倡导的产教融合精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已有产教融合优势,迅速联动学校匹克球俱乐部产教融合合作单位上海协荟体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全程赛事组织服务,整合“BEESOUL”匹克球器材品牌冠名赞助、River川流专业比赛用球供应、红双喜体育器材支持等产业资源,构建了“课程教学—赛事运营—品牌推广—学生培养”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不仅实现了赛事在短时间内的高效筹备与专业呈现,更通过产业资源反哺教学实践,为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真实的项目案例,成功打造了集人才培养、产业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匹克球运动产教融合生态链,彰显了高校在推动新兴体育项目发展中的枢纽作用。
作为产教融合实践的一大成果,赛事的所有裁判员均来自上经贸大匹克球俱乐部的学生裁判团队。根据李永华老师介绍,尽管这些学生裁判接触匹克球项目仅一年多时间,但他们凭借对项目的热爱和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理论培训+模拟执裁+实战考核”的三阶培养体系,快速走上了高级别赛场舞台,并出色完成了本次比赛的所有裁判工作,形成了“行业搭台—学校组织—学生成长”的闭环培养机制。
上经贸大教务处处长朱建明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新兴运动项目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更让学生在真实赛事环境中提升了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近年来,匹克球以其易上手、高包容等特性,在国内外迅速兴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匹克球项目引入校园,并作为特色体育项目重点打造。未来将重点围绕“课程建设—赛事推广—品牌孵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体育类课程产教融合的新高地,探索出一条“财经院校+体育新业态”的特色发展路径,为加快“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