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刘明达:人生经历、投资理念、选股原则当然,时至2020年10月02日跟你侃私募基金刘明达人生经历投资理念选股原则,坚信大伙儿念完将越来越更透亮。
私募基金刘明达人生经历投资理念选股原则 告诉你怎么办:
一、私募之路
1. 初次试水
在国内的私募基金军团中,很多知名人士都是科班出身。明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刘明达与赤子之心的赵丹阳、晓扬投资的杨骏、东方港湾的但斌齐名,业内敬称“四大天王”。但刘明达并非金融科班出身,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英雄。
1969年出生的刘明达,在大学的专业课是化学工程。毕业后,他在内地企业待了一年多。1993年,他去东莞从事与贸易相关的工作。同年,其逐渐开始接触股票,但由于工作繁忙,积蓄有限,同时也缺少交易工具,刘明达仅仅是一个股市观察者。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真正进入股市。而正是这一年股市再次迎来了一轮牛市。
当时,听一个做计算机的朋友畅想完计算机行业未来的良辰美景之后,刘明达开始留心关注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业。当年,刘明达出手十万元买进深科技,当时每股价格是20元左右,到1997年每股涨到60多元时他出来了。正是这次操作深科技的成功,让其从股市中赚到了第一桶金。
“决策不审慎,简直就是冒险,但却是我价值投资观念的幼苗期。”十几年后,刘明达这样说。
当时的他苦于上市公司信息分散,难以集中获取,笃定决策所需的及时、准确且充分的上市公司信息将大有市场,他意气风发地创业,和两个朋友合伙,开始做证券资讯服务,向证券公司及一些大户提供证券征询系统。
1997年,刘明达正式转行,与朋友合伙开了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向券商提供投资分析报告。但由于不懂营销,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在勉强维持一年后倒闭了。1999年,刘明达选择了红火的网络股。他从1999年开始投资东方明珠,直到2001年退出,收益接近五倍。正是这一退,让刘明达成功地躲开了此后长达五年的大熊市。
2. 价值之路
到2001年,刘明达感觉A股泡沫过剩而转战香港,至今他还津津乐道的张裕A在2003年被他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出来,刘明达说那是他真正价值投资的开始。
现在,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去实地调研公司就不能投资,因为市场不会额外创造价值,靠市场波动赚钱和在澳门赌博没有区别。”
苏宁电器于2004年7月上市,之前刘明达就对这家公司多有关注。无论从哪个条件来说,苏宁电器都非常符合他的选股标准。于是,刘明达在2004年11月重仓买进苏宁电器。
2004年以来,国内家电零售连锁业主要是国美和苏宁领跑,当时是该行业仅有的两家全国性品牌。刘明达表示,2003年国美、苏宁的销售额分别为96亿元和60亿元。在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在2004年11月的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苏宁电器总市值仅为43.7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国美的市值为苏宁电器的2.4倍。按销售收入评估公司的市场价值,国美的估值比苏宁高出50%,就算苏宁电器利润率偏低,在此价位买进苏宁电器,应该算是比较便宜的。
从行业发展来看,苏宁电器的经营模式属于家电连锁店模式,连锁企业通过直接向上游生产厂商采购,回避了诸多批发环节,大大降低中间成本。
而刘明达发现,再融资成为持续、高速发展的必要一环。刘明达通过对苏宁电器上市公开材料的研究,发现苏宁电器在扩张中能有效兼顾管理效率的提升。如公司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上游供应商开放销售平台,建立统购分销、大规模定制、包销等方式降低成本,缩短存货周转时间的采购体系。根据当时苏宁电器的上市公告,其上市募集资金近一半用于建立物流配送及商业信息化系统,一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苏宁电器处于高速的扩张期已被确认,但苏宁电器的管理团队如何?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是否过度扩张?公司的现金流水平如何?成本控制如何?在正式投资苏宁电器之前,刘明达用了一个月时间与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直接交流,并走访、调研、考察苏宁电器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大卖场,去苏宁电器办公室参观。通过与管理层的交流,刘明达发现,上述疑问都获得了肯定的回答。
一年多的时间,刘明达投资苏宁的收益超过八倍。其投资苏宁电器的成功,也令业界侧目。
——源自凤凰财经
熊市行近至2005年时,市场再次给执著的刘明达以巨大的回报。熊市中的成功投资,和他创造的经典投资案例,使刘明达在证券投资业界声名鹊起。
在2005年那一轮牛市即将启动之际,刘明达抓住了其职业生涯中的转折性机遇,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深圳明达资产管理公司,并第一批在国内发行阳光化信托产品。几经起伏,至2010年中,他管理着投资A股和港股的四只私募产品。而今,明达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取代刘明达个人而成为市场的一面旗帜。
在刘明达看来,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一个投资者愿意花多少钱去买下这家公司,不能评价现在的价格是否便宜,问题是未来持有多久能够看到合理的回报。
如何确定一个股票价值的安全边际,刘明达反复强调“护城河”理论,即不让对手进入的壁垒有多高。能够带来护城河的包括规模经济、网络效应、知识产权等资源。
笃信价值投资的刘明达认为投资是一件十分挑剔的事情,可以不做,做了一定要负责。
二、刘明达的选股原则1. 持续收入
用一毛钱去买一块钱的东西,就是巴菲特强调投资的“安全边际”。刘明达的“护城河”概念来源于“安全边际”,但又融入其实践的总结。
“海螺水泥如果你在十年前买,你可以赚100倍。”刘明达表示,“这是时代的机遇,需要大量基建投入,只要你抓住机遇努力去做。”
巴菲特有一个有意思的比喻——你可以买可口可乐的股票,但喝的却是百事可乐。刘明达如此解释敢于长期坚守消费类板块的理由——投资者追求的是公司长期持续地给消费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而消费与投资往往不是一回事。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国内外房地产业都很难产生伟大的公司。”但在刘明达看来,快速消费品则是每天都要消费,持续的收入容易为企业建立起很高的“护城河”。
2. 充裕现金
投资之余,刘明达喜欢到处旅游。2009年秋天,刘明达去了日本。刘明达发现,松下、索尼、丰田和京瓷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居然基本没有负债。丰田不仅没有负债,还有370亿美金的净现金。而储存现金反映了企业的心态,表明其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在资本环节为自己构建了非常强大的“护城河”。
我们都是扩张型的公司,这样企业的负债率都很高,都是假设产品利润率很高,需求是无限上升的。可是,企业历史不是那么回事,有九成中小企业会在十年之内倒闭。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欧洲人的饭碗抢了,把日本人的饭碗抢了,他们就不活了?事实上,美国人很懒,但他们抢占了产业链的最高端,美国人一方面利用军事和国家实力赚取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在技术和战略上高出一筹。他们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精神是我们的企业望尘莫及的。
——刘明达
刘明达认为,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属于扩张型公司,企业负债率高,而且赢利预期建立在产品利润率高、需求无限上升的假设之下。如果投资者密切关注市场前景广阔、现金流持续而充沛的上市公司,如果在这类公司早期就介入,股东在后期几乎不用考虑公司的再融资。因此,对股东而言,实际上无须任何成本就可以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而这类公司往往出现在消费行业。
刘明达依靠现金存量判断企业“护城河”最成功的案例无疑是张裕。张裕的高速成长和高额分红,不仅为其自身积累了大量现金,同时将股东的持股成本无限摊薄。2003年,张裕A的总市值仅30亿元左右。意味着当时所有股东的出资额,依靠公司现金分红,目前接近于零成本。“张裕的现金太多了,没有任何财务性负债,以至于开始考虑投资银行业。”
我觉得诸位早已了解私募基金刘明达人生经历投资理念选股原则了吧,已经在上文做出了讲解,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用吧。